全球电力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国金证券牟一凌团队通过历史数据回溯发现,自1980年以来全球已历经五轮电力短缺周期,每次缺电阶段均伴随电力及电网相关投资增速显著提升。当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电力供需矛盾持续加剧: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爆发式增长,欧洲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供给阵痛,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共同推动第六轮缺电周期加速形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迎来爆发窗口期。
中国凭借完整的电力产业链和制造业优势,在全球电力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显示,中国电力系统存在适度冗余,能源价格竞争力与制造业产能优势在缺电背景下愈发凸显。机构建议重点关注四大投资方向:一是储能、电力设备、光伏等系统建设相关设备制造领域;二是铜、铝等上游资源品;三是新能源需求激增导致的紧缺原材料;四是电价上涨背景下积极转型的用电企业,典型案例包括部分加密货币矿场转型数据中心。
资本市场相关ETF产品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光伏领域,光伏ETF龙头(560980)作为唯一跟踪中证光伏龙头30指数的产品,聚焦光伏设备制造环节;储能赛道方面,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侧重储能产业链布局;电池主题中,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电池ETF(159755)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重点覆盖固态电池概念,该基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买入超9亿元,最新规模突破158亿元,成为全市场首只百亿级电池主题指数基金。电网升级领域,电网ETF(159320)跟踪恒生A股电网设备指数,主要投资电网改造相关标的。
上游资源品方面,稀有金属ETF(159608)连续三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在同类4只ETF中吸金能力最强,最新规模超8亿元。该基金跟踪的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成分股中,稀土、锂、铜分别占比17.8%、16.0%和10.0%,其他小金属和钴分别占9.3%和8.0%,较好反映了电力系统建设上游资源品的市场表现。Wind数据显示,该指数前五大权重行业覆盖了电力系统建设所需的关键原材料领域。
中信建投证券朱玥团队分析指出,经过三年产能调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正开启新周期。预计"十五五"期间全球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推动电力系统发生根本性变革:高比例风光接入将催生海量储能需求,欧美电网为适应碳中和目标将持续加大投资,调节成本上升和电网改造将推动电价上行,进而打开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的长期市场空间。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显著提升全球用电量增速,这些产业变革预计从2026年开始逐步显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