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创新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震撼登场。全球首艘15万吨级的智慧渔业养殖工船——“鲁即渔养60617”,正式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完成了交付,并投入运营。这艘巨轮的前身为“国信1号2-1”,是“国信1号”这一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的升级版。
“鲁即渔养60617”不仅体型庞大,船长达到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更是高达15万吨,其养殖水体接近10万立方米。船上设置了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以及22个养殖试验池,设计年产能约为3600吨高品质鱼类,包括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贵鱼种。
该养殖工船在设计上围绕“适渔性”为核心,实现了160余项技术的突破与优化创新,覆盖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以及信息一体化等多个领域。这些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船舶的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以及作业精准度,还带来了数智化应用的重大突破。从鱼苗入舱到成鱼起捕,再到投饲及加工,所有核心生产环节均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的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高了45%,养殖决策的智能化替代率也达到了30%,人力成本降低了20%,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鲁即渔养60617”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已经迈入了标准化复制的新阶段。据悉,根据当前的建设进度,另一艘同级别的养殖工船“国信1号2-2”预计将在2025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届时,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将形成“三船联动”的格局,全面推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回顾历史,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的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被誉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如今,“鲁即渔养60617”的加入,无疑将这一模式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也为全球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