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泡泡玛特门店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抢购热潮近日上演,主角是一个拥有长耳朵和九颗牙的精灵玩偶,其吸引力堪比新款iPhone首发。消费者们排起长队,只为抢购这一独特商品,这一幕同样在全球多个城市复刻,包括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和日本原宿。
随着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的全球发布,泡泡玛特再次证明了其在潮流玩具市场的强大号召力。在英国剑桥新开的首家门店,同样是人潮涌动。不仅如此,4月25日,泡泡玛特APP在美国APP Store的排名一跃提升了114个名次,成功登顶购物类应用榜首,这是泡泡玛特在该平台的首次登顶。
LABUBU的明星效应在国际市场已无需多言,而泡泡玛特的股价也随之一路飙升。截至4月28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上涨超过12%,每股达到193港元,总市值达到2591.88亿港元。进入2025年以来,泡泡玛特的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14%。
泡泡玛特这家曾被投资者表示“看不懂”的公司,如今已从聚焦情绪消费的细分赛道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巨大市场。短短两年内,泡泡玛特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崛起的全过程,上演了一出令人瞩目的反转大戏。
不仅如此,泡泡玛特的成功并非孤例。进入2025年,同在港股上市的老铺黄金、蜜雪冰城也实现了业绩的赶超。在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这些能满足消费者社交需求和悦己属性的品牌,往往更能穿越经济周期。
随着市场进入“情绪消费”阶段,整个消费板块或将迎来重启,估值逻辑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泡泡玛特在经历2022年疫情后的线下门店打击和毛利率历史新低后,曾一度被市场误解。当时的误解主要集中在主力IP MOLLY营收占比过高、国内市场看不到新增量以及公司本质难以捉摸等方面。
然而,泡泡玛特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宁或许比市场更早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从财报来看,早在2022年,SKULLPANDA就已超过MOLLY,成为泡泡玛特最赚钱的IP。而到了2024年,LABUBU更是凭借其爆火势头,带动了THE MONSTERS系列的全面增长。
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显示,THE MONSTERS系列实现营收30.41亿元,同比增长726.6%。四大头部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均实现营收超过10亿元。多品类的发展也为泡泡玛特带来了更高的客单价及毛利率,围绕“IP集团化”的发展逻辑,泡泡玛特已成功从一家产品公司转型为IP公司。
LABUBU作为泡泡玛特旗下的超级IP,以不可思议的势能快速火爆全球。从泰国明星Lisa到天后蕾哈娜、凯特·布兰切特,众多明星的加入让LABUBU的热潮迅速蔓延至普通消费者中。在西班牙泡泡玛特首家快闪店开业当天,现场甚至自发唱起了“LABUBU之歌”。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在加速推进。2024年财报显示,海外门店总数达到130家,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营收同比增长375.2%至50.7亿元,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38.9%。进入2025年后,泡泡玛特将在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落地100家标志性线下门店,并全面升级全球组织架构,以更好地精耕细作海外市场。
泡泡玛特的IP运营方式也曾受到质疑,但公司以一种非主流、非传统的方式成功塑造了许多经典IP。王宁曾将泡泡玛特的IP孵化形式比作高效平台,通过不断试错和资源分配,成功推出了MOLLY、LABUBU等经典IP。这些IP形象拥有长久的生命周期,成为泡泡玛特持续穿越经济周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