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竞赛白热化:Meta翻车,OpenAI领跑,烧钱军备战真相揭秘

   时间:2025-07-02 13:25 来源:ITBEAR作者:冯璃月

在科技界的一场激烈讨论中,SemiAnalysis的创始人兼CEO Dylan Patel语出惊人,断言OpenAI将率先达到超级智能(ASI)的里程碑。这一断言出自他与知名AI大V Matthew Berman长达一小时的访谈,访谈内容迅速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Patel以其深厚的AI领域知识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著称,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备受关注。在这次访谈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许多全球顶尖的AI公司内部目前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而OpenAI却显得独树一帜。

谈及meta的AI战略,Patel表示了深深的忧虑。meta在Llama 4发布后未能如愿改变世界,随后的Behemoth模型也被推迟发布,Maverick和Scout等模型更是在训练方式和决策上出现了严重问题。meta借鉴DeepSeek的MoE架构却搞砸了,训练基本白费,专家模块闲置无用。Patel认为,meta拥有全球顶尖的人才和充足的算力,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这一点他们应该向OpenAI学习。

Patel进一步指出,meta的混乱局面与领导层的决策密切相关。与OpenAI的明确领导和高效决策相比,meta在AI战略上显得缺乏方向和决断力。他提到,OpenAI的奥特曼负责搞定所有资源,而Greg Brockman和Mark Chen等技术领袖则专注于技术突破,这种明确的分工和高效的决策机制是OpenAI能够持续领先的关键。

在谈到GPT-4.5的失败时,Patel表示,这个模型虽然庞大,但过度参数化导致它泛化能力过强,而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世界模型。GPT-4.5在训练过程中还遇到了代码bug和频繁需要从checkpoint重启训练的问题,使得整个训练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最终,GPT-4.5因为数据不足和推理能力的欠缺而惨遭失败。

Patel还透露了OpenAI与微软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曾经,OpenAI和微软被誉为“AI界最强CP”,微软的大力投资和Azure算力为OpenAI的崛起提供了坚实后盾。然而,随着双方合作协议的复杂性增加,以及OpenAI开始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合作,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如今的OpenAI野心勃勃,计划成为地球上最为资本密集的初创公司,而微软则手握代码库却迟迟未动手自己搞模型。双方都在暗中防备彼此,这种脆弱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在AI大战中,苹果似乎成为了显而易见的输家。Patel认为,苹果的保守收购策略、对开源文化的疏离、对英伟达的长期芥蒂以及自身缺乏AI研究氛围的现状都使得它很难吸引到顶尖的AI人才。因此,在meta、OpenAI、Anthropic等公司疯狂抢人的同时,苹果只能招到“第二梯队”的人才。而苹果所推崇的端侧AI之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模型越来越庞大,手机芯片根本跑不动,大多数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免费的云端AI服务。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苹果并未放弃在AI领域的布局。Patel透露,苹果正在悄悄建造超大数据中心,部署Mac芯片做云端AI推理,并挖来了谷歌TPU团队的关键人物希望自研AI加速器。这表明,虽然苹果表面上强调“本地AI”,但实际上却在为AI时代的“云大战”做准备。

在访谈的最后,当被问及谁将率先实现ASI时,Patel毫不犹豫地给出了OpenAI的答案。他认为,OpenAI是每个重大突破的先行者,从预训练到推理再到多模态能力都始终走在最前面。而Anthropic虽然技术强大团队深厚但风格保守,谷歌、meta和xAI则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这场超级智能之战才刚刚开始,谁都有可能先到终点。

 
 
更多>同类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