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宣布其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启首批商用交付。这款以工业标准打造的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作业能力和多场景通用性,迅速吸引了市场关注,未上市便已获得数亿元订单。
据介绍,智元精灵G2重达185公斤,全身配备26个主动自由度,其中单臂7个自由度,腰腿部5个自由度,可实现近似人类的弯腰、转腰和侧向摆动等动作。该机器人搭载高性能运动关节和高精度力矩传感器,集成先进的空间感知系统,支持多模态语音交互,适用于工业、物流、导览等多种场景。
在交付仪式上,智元机器人向均胜电子交付了首批20台精灵G2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率先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场景。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制造场景中适配精灵G2的应用工位已达千个,并拥有更多上下游产业链关联场景,为机器人部署提供了广阔空间。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表示,精灵G2的交付量今年已达数千台,较去年增长了一个数量级。客户订单覆盖科研教育、交互服务、工业等多个领域。他强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正从专用走向通用,未来需要不断提升算力、优化模型,解决硬件和软件的上限问题。
针对机器人翻跟头等动作的展示,姚卯青认为,这些动作更多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实际使用频率较低,且对机器人本体有损伤。他指出,机器人应更注重实用性,制造更多具有生产力价值的智能设备。
在续航方面,精灵G2具备自主返回充电站补能的能力,并支持双电池热插拔换电,可满足24小时工厂产线节拍需求。姚卯青透露,目前智元最看重的是让机器人进入真实场景获取高质量数据,这是技术路径的关键一步。工业场景因其任务明确、环境可控,成为机器人部署的理想选择。
精灵G2在美术馆进行导览讲解工作
对于机器人替代人力的成本问题,姚卯青分析称,在长三角地区,一名工人的年薪、福利及五险一金等支出超过30万元。而机器人随着规模化量产,成本将迅速优化。以服役两年计算,机器人的成本可与三班倒的工人持平,甚至更低。在海外市场,人力成本更高,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更为明显。
效率提升是精灵G2的另一大优势。姚卯青表示,原本需要两台G1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一台G2即可胜任。这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降低了后期运维与维修成本。
在产能布局方面,均普智能宣布将建设年产能“3000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为精灵G2进入更多制造企业的工业场景提前布局。姚卯青透露,预计明年精灵系列销量将占智元机器人总销量的50%以上。
除了消费电子制造领域,智元机器人还在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领域进行探索。姚卯青表示,龙旗科技的数亿元订单预计明年一季度将在产线上正式落地部署。同时,智元机器人已启动全球布局,推进全球经销网络建设,并在全球主要市场联合当地合作伙伴开展产品联合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
姚卯青透露,智元机器人已收到大量海外客户需求,期望明年海外市场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例达到30%甚至更高。他强调,工业场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用工量和人员稳定性存在挑战,为机器人部署提供了大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