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间,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抛出一枚“深水炸弹”——即日起,所有米家空调产品(含挂机、柜机及中央空调)全面升级至“10年免费包修”服务,且承诺上门检测、配件更换、加氟等全流程零费用。这一政策不仅覆盖2025年全年及未来新增用户,已安装的约750万台小米空调用户也将同步享受服务升级。据小米测算,此举相当于为用户节省15亿元潜在维修支出。
事实上,10年包修并非小米首创。2021年,格力率先在行业推出同类政策,将保修期从常规的6年延长至10年,覆盖空调完整生命周期。2024年,格力进一步升级服务,将包修起始时间从“购买日”调整为“安装日”,并强调其产品通过近千项检测,采用加厚铜管等材料提升防漏防腐性能。彼时,行业普遍认为格力此举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绝对自信。
然而,小米此次的跟进策略更具突破性。除整机10年包修外,其明确将中央空调纳入保障范围,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中央空调维修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多数品牌对此类产品的长期服务承诺持谨慎态度。小米此举被视为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升级的“破局者”,若10年包修成为行业标配,中小品牌或因无法承担维修成本而面临淘汰压力。
从商业逻辑看,小米的底气源于其生态链整合能力与成本控制模式。尽管空调专利数量不及格力,但通过线上直销减少渠道加价、规模化运营分摊成本,小米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仍能提供超长保修服务。这一策略直击用户决策痛点——消除“用几年就坏”“维修太贵”的顾虑,本质上是一场针对用户信任的心理战。
小米与格力的竞争早已超越产品层面。自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立下“10亿赌约”以来,两家企业的对垒便成为行业焦点。董明珠曾公开质疑小米缺乏核心技术,并提及小米因专利侵权向格力支付赔偿的往事;而小米则凭借高性价比与线上渠道优势,在2025年7月一度以线上销量超越格力,尽管随后被格力质疑数据真实性,但双方商业模式之争已显露无遗——格力代表传统制造的“技术+渠道”双驱动,小米则延续互联网打法的“流量+生态链”布局。
此次小米杀入10年包修战场,被视为对格力核心优势的直接挑战。卢伟冰曾暗讽某些企业“一款产品换五个名字、不同渠道卖不同价”,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明显。随着服务成为新的竞争维度,这场大战已从价格、技术延伸至用户信任的争夺。而对消费者而言,竞争的升级或将催生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毕竟,市场的活力永远源于参与者的“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