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王兴兴:通用人形机器人或2026年底迈向自主交互,产业链协同成关键

   时间:2025-09-24 19:17 来源:快讯作者:赵云飞

在2025高通骁龙峰会“具身智能的进化思考”对话环节中,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演进与核心挑战展开深度剖析。他系统梳理了通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的三个关键阶段,并指出当前行业正处于从“固定动作执行”向“实时指令响应”跨越的转折点。

据王兴兴透露,其团队已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重要突破——机器人可精准解析复杂指令并完成连贯动作。但现阶段技术仍停留在预设程序执行层面,距离自主完成任务尚有差距。他预测,通过算法优化与传感器融合,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具备实时指令响应能力,即在能力范围内自主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执行方案。

更具革命性的突破将出现在环境自适应领域。王兴兴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当用户说出“我渴了”,机器人能自主规划路径、识别水杯位置并完成递送动作。他预计这类跨场景交互能力可能在2026至2027年实现,届时具身智能将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而要达到99.9%的任务成功率并实现手机拆装等精密操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技术沉淀。

在技术瓶颈方面,终端算力与能耗的矛盾尤为突出。王兴兴直言,将300瓦级显卡塞入人形机体内“从工程角度完全不可行”,高功耗导致的电池衰减与散热难题已成为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他提出明确技术指标:未来终端算力功耗需控制在100瓦以内,日常运行功耗维持在20-30瓦区间,这为手机芯片跨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痛点在于机器人内部通信架构。王兴兴将线缆系统类比为“数字神经”,指出工业机器人60%以上的故障源于线缆老化或接触不良。他强调,通过新型通信协议与模块化设计减少线束数量,其技术价值不亚于汽车行业的电子电气架构革新。这项改进不仅能提升系统可靠性,更能为机器人小型化、轻量化创造条件。

面对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路线分歧,王兴兴认为行业已进入爆发前夜。他呼吁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开发者及算法团队建立开放协作生态,并透露宇树科技已开源自研视觉模型及训练数据集。在他看来,从安全操作系统到统一通信标准,从精密传动部件到环境感知模块,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突破都将加速具身智能时代的到来。

 
 
更多>同类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