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一组路测照片揭示了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携手打造的无人驾驶车真面目。这款车型是双方合作的首款前装量产无人驾驶车,照片一出,立即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回顾三月份,广汽星灵智行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曾透露,双方合作的L4级别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于年内下线交付。此番路测照片的曝光,无疑验证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预示着双方合作的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即将迎来真正的量产。根据规划,这款前装Robotaxi的量产将助力双方在2026年初构建起“AI+智造+运营”的L4商业生态闭环,稳步推动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
过去十年间,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的周期性变化。随着新一轮AI热潮的兴起,自动驾驶终于走出低谷,开始向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迈进。作为网约车行业的巨头,滴滴无疑将受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深远影响。然而,早早布局自动驾驶业务的滴滴,能否成为最早登上Robotaxi商业化落地大船的企业之一,为行业带来革新,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自2024年以来,全球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在Robotaxi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再次吸引了行业的目光。在国际市场上,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已在凤凰城、旧金山、洛杉矶三地全面开放对公众的打车服务,周均单量突破17.5万单,并新增了70平方公里的服务区域。虽然曾经与Waymo齐名的Cruise因母公司通用资金断供而消亡,但特斯拉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标杆,正式取代Cruise成为Robotaxi领域的新秀。特斯拉在“We, Robot”发布会上发布的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成本预计低于3万美元,交通成本约为每英里0.2美元,计划于2026年投入生产。
在国内市场,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常态化运营后,又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并计划在迪拜开启道路测试。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也于去年底先后实现美股上市。文远知行的新一代量产Robotaxi已获准在北京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多家自动驾驶明星公司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行业整体市场的日益成熟。据Frost&Sullivan预测,Robotaxi将于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到2030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滴滴作为网约车巨头,拥有成熟的出行运营体系和海量的场景数据,这为其布局Robotaxi提供了天然优势。滴滴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下线后,将接入滴滴共享出行平台,与人类司机实现混合接单,为滴滴自动驾驶提供无缝衔接的流量入口。同时,基于混合运营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滴滴能积累更多样化的路况和出行场景数据,为其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充分的训练资源。这是其他Robotaxi玩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Robotaxi被普遍看好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前夕,车辆量产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罗兰贝格的相关行业报告来看,无论是从技术成熟度还是供应链角度来看,以Robotaxi前装车型推动整车制造成本降低和规模化量产已成为共识。此前,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型未规模化量产,大部分Robotaxi采用后期改装方案,导致单车总成本高昂且功能受限,难以推动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如今,多家头部企业已陆续推出自己的前装量产车型,其中就包括特斯拉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的Cybercab。
滴滴与广汽的合作,为其自动驾驶提供了成熟的制造能力和坚实的资源支持。双方共同发布的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以及成立的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都是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布局。此次谍照所拍到的双方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车型,已通过车规级完整验证,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未来有望布局海外市场,为更多地区的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滴滴从2016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彼时正是Waymo正式从谷歌独立出来的年份。在国内市场上,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也相继成立。从时间轴来看,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非常早。长远来看,滴滴显然非常清楚自动驾驶对其的战略意义。汽车咨询服务机构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到60%,规模为1.3万亿。届时,出行市场将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远期有望超过45%的毛利率,这将大大超过网约车市场的盈利能力。
自2016年滴滴创始人程维的首位合伙人张博带领团队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团队已升级为独立公司,并专注于Robotaxi业务。同时,滴滴自动驾驶也开启了独立融资,吸引了软银愿景基金、IDG资本、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等投资机构的青睐。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滴滴一直保持定力,坚持投入L4级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也被列为其核心战略板块之一。2020年,滴滴推动了Robotaxi服务的试点运营,并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700天。在技术层面,滴滴自动驾驶除了掌握核心软件L4之外,还在感知、决策和执行相关硬件方面均有自研积累。